当前位置:首页 > 万泰娱乐 > 正文

载人深潜精神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载人深潜精神人民日报)

摘要: 航天精神是谁提出来的? 聂荣臻 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

航天精神是谁提出来的?

聂荣臻

1986年底,航天工业部党组对航天精神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提出了“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以后根据聂荣臻元帅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精神,结合航天系统的具体特点,对航天传统精神的基本点做了新的概括,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传统文化对船舶制造业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对船舶制造业重要性体现在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在传承弘扬船舶精神中持续凝聚强大力量。强化融通带动,牵引构建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突出文化引领,以船舶精神为核心和基底,系统开展船舶文化建设,推动船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船舶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坚持在传承弘扬中不断丰富发展船舶精神,持续为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和世界造船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船舶工业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传统文化,孕育形成了以核潜艇精神、航母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为代表的船舶精神,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船舶人在长期发展实践中不断锤炼锻造船舶精神并以之激励引领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其中,尤以核潜艇精神、航母精神和载人深潜精神三大精神最为典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船舶工业在艰难困苦中挺起民族脊梁,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船舶人发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精神,前后历时15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打破了美、英、法和苏联等少数军事大国海上核垄断。以核潜艇精神为引领,中国船舶人逐步建立起涵盖科研、设计、试制、生产、试验和维修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为船舶工业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对外开放,着力增强我国在全球海事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秉承开放包容理念,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巩固和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和地位,进一步夯实提升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影响力。

中国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始于什么时候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

从“7103救生艇”到“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劈风斩浪几十年,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终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变成现实,让中国拥有了自主研究万米深海的能力。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圆满成功了吗?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队在我国南海完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全部海上试验任务后,胜利返航三亚港。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南省、三亚市政府,各参航参试单位代表,以及参航队员亲属在交通部南海救助局三亚救助基地码头热烈迎接凯旋归来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队。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是“十二五”863计划的重大研制任务,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所牵头、国内94家单位共同参与,研发团队历经八年持续艰苦攻关,在“蛟龙”号研制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降低运维成本,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试验队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来自国内19个企事业单位的112名队员和“探索一号”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中国海监2168”警戒船共同组成。试验队于2017年8月16日从三亚港启航,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精心组织、密切协同、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海试任务,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的入级检验和专家组现场验收。

奋斗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什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

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11月13日8时04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再次成功下潜突破10000米。11月17日7时44分,“奋斗者”号再次下潜突破万米。11月19日,“奋斗者”号再次突破万米海深复核科考作业能力。

扩展资料:

在整个海试过程中,海试团队持续发扬“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精心组织、密切协同、团结奋战,克服台风、多雨、高温、高海况等困难,各项海试任务进展顺利,提前完成计划任务。

在海试过程中获取了一批沉积物、岩石和海底生物样品,为进一步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奋斗者”号的研制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技术装备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推动了潜水器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发展,为探索深海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又一利器,为引导公众关心认识海洋、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人民网-“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中国蛟龙号第一次下水时间

中国蛟龙号第一次下水时间是2010年5月31日。

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2014年12月18日,首次赴印度洋下潜。

扩展资料

蛟龙号与马里亚纳海沟

2012年6月15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第一次试潜最终成功潜入水下6671米。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进行了六次试潜,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这些均刷新了我国人造机械载人潜水最深记录。

2016年6月22日至8月12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下潜10767米。

这次“海斗”号不仅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并为我国首次获取了万米以下深渊及全海深剖面的温盐深数据。这是继“蛟龙号”七千米海试成功后我国海洋科技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从此万米深海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里亚纳海沟

发表评论